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文化 正文

文化

秋菊傲霜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5-10-17 11:17:15

  深秋时节,露将凝霜,荻花瑟瑟,落木萧萧。值百花开尽之时,仍有菊花凌寒盛开,装点着秋色。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“季秋之月,鞠有黄华”,意思是黄色的菊花在农历九月盛开。作为秋季的重要物候,菊花呈现着隐逸超脱、傲寒自守、凌霜不凋的铁骨霜姿,被誉为“花中四君子”之一。

  菊是恬淡自处、不趋炎附势的隐逸者。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,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事权贵,辞官隐居后写下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句,描绘了隐于田园间自在闲适的生活,借“采菊”寄托不喜权贵、清白不污的志气。及至北宋,周敦颐在《爱莲说》一文中用“晋陶渊明独爱菊”“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”等语句赞扬陶渊明和菊花共通的隐士品性。我们也应慕菊花隐士之风,不为利禄折腰,不受声名所累,淡泊明志,清白立身。

  菊是傲然凌寒、不随风零落的孤勇者。南宋陆游《剑南诗稿》中收录有一首咏菊诗,首句“菊花如端人,独立凌冰霜”,以正直之人喻菊,赞颂菊花即使面对严寒与风霜,仍于深秋独自盛放,接着写下“高情守幽贞,大节凛介刚”来强化菊的坚贞守节形象。菊花衰败后不随秋风飘落,仍系于枝头怀抱清香而枯萎。南宋朱淑真《黄花》诗中“宁可抱香枝上老,不随黄叶舞秋风”的自喻,正是菊花坚贞不渝的生动写照。南宋末年,郑思肖在《寒菊》诗中也曾发出“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”的悲壮呐喊,以寒菊象征忠于祖国、不向外敌屈服的凛然气节。我们当以菊花凌寒独放、宁枯不屈的一腔孤勇,去砥砺品行、拒腐防变,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,经得住风霜,守得住底线。

  菊是豪气干云、不屈从压迫的进取者。近代民主革命志士、巾帼英雄秋瑾描写的菊,“铁骨霜姿有傲衷,不逢彭泽志徒雄”,表达革命者对抗腐朽现实的孤傲姿态和缺乏知音的壮志未酬;“夭桃枉自多含妒,争奈黄花耐晚风”,通过对比夭桃的嫉妒与菊花的风骨,突显革命者不畏世俗非议、坚守理想信念的意志。1929年重阳节,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下“战地黄花分外香”,以历经硝烟依旧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象征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,展现出革命者远大的抱负与积极乐观的开朗胸怀。

  菊傲寒霜,无惧秋风。我们应学菊花不为名利折腰,不向歪风低头,不灭正气锋芒的品格,立淡然自处之心,锻寒枝抱香之骨,铸清廉担当之魂。(李崇)

>>><<<